压缩机设备与生产是紧密相关的,与自身生产工艺相适应是根本的要求。
目前市场上存在各种型号规格的设备,每一种设备都有它特定的应用空间和市场占有率。有的以实现功能见长,有的以节约成本见长,有的以提高效率见长,有的以技术先进性见长,有的以故障率低见长等。
其导致的结果和表现就是绝大多数工厂的空气消耗量都是一直在变化的,当消耗量降低时,空气压力开始升高,反之则降低,这个现象反过来也证明两件事:
追求压缩机设备技术的先进性是设备管理者和生产厂家共同的目标。
首先是对压缩机功能进行划分,确定哪些功能是必须的,哪些是过剩的,哪些是辅助的。
还应意识到,选择一种新技术时,必须考察它在同一领域或类似领域中有无好的应用业绩,是否是一种成熟的技术,是否具有应用前景。
这种风险必须客观地去评价和认真对待。盲目地以“**个吃螃蟹”的精神选择未经工业性试验的设备和技术,其后果不容乐观。如国内某企业两年前选择过一种设备,全国仅此一台,现在仍在以高昂的代价运行着这台设备。
任何设备、任何厂家在设计制造中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选择了一种设备也意味着选择了一种服务。
因此,在选择设备之前尽可能地了解厂家的技术研发能力、经营机制、市场策略、加工制造实力、生产经营形势,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选择这些企业的产品,将给备件供给和产品服务留下无穷后患。要深入了解这些企业的经营行为,从中寻找诚信、有潜力的合作伙伴。
在选择设备时,应当尽可能要求保持设备零部件的通用性与现有设备的互换性,尽量采用标准件。
这样不仅可便于备品备件的管理和采购,也可有效防止因为涉及技术专利而受到生产厂家**生产的制约。
设备的使用不是孤立的,应当充分考虑设备在生产工序中与其前后配套使用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参数的匹配问题。
还要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检修机具、修理水平、政府政策、运输条件、备件供应情况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螺杆空压机替代活塞机之后,也已成为一片红海。工频机满大街都是,拼价格已让大家几乎无利可图,所以一些有能力的有进取心的厂家,开始回归初心,明白不创新、不研发只有死路一条的道理。
于是,永磁变频、双级压缩、双级永磁、一体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大家都觉得似乎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永磁变频的“革命性”技术成为大家争相宣传的对象。
但是,永磁变频机真和很多推销售人员说的一样,可以适应一切工况和用气需求,实现完美节能吗?
对此,我们需要一个中肯的答案来为用户采购提供理论支持。的确,节能多少取决于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工况和变频器的参数的设定,其中更大的因素是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工况。
当客户的用气状况起伏大,其节能的效果就越好,更直接的数据是空载时的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比例。
这样的观点有道理,但是大家都清楚,没有哪个客户会选择和实际工况出入太大的空压机,例如客户的耗气量是5立方每分钟,用户却选择10立方每分钟的空压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销售人员这样宣传是基于客户选择空压机的时候,不会选择和实际情况完全一致的空压机,总是留出10%左右的余量。
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是作为用户,就必须有自己的判断,万不可掉进销售人员预设的陷阱中。
这就要求,压缩机用户在采购设备时,必须多方调研,全面考察,综合评判设备的品质和性能,而不仅仅择低价而选之。
因此,选择压缩机,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需要,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更好的;只有自己能驾驭的设备,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率。
设备选型具有风险性,企业应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机制和选购程序,有效规避各种风险,以选择到高效、节能、性价比高、综合成本低的设备,进行增加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